• 文学网站 文学博客 文学网

网站导航: 文学天地-文学博客-文学网站 > 原创散文 > 我的生日

我的生日

今天是我的生日。
书店里有好多书,都是乱七八糟的摆放着。科普类的会被摆放到少儿读物,励志类的又会被遗弃在财经里,一不留神还会看到一本手掌大小的论语傲立在书柜上。大部分书与我没关系,我既不看时政类的也不观经济型的,考试用书花草心理之类也都统统撇在一边。我只看文学类书籍,并且专看名著。这得益于大学时一个老师说的一句话“看书就看名著”,铭记于心,这几年就没看过几本作者还现在的文学书。我总以为经久不衰的都是经典,可是历史的车轮是向前滚动的,现今的文学大师作品应该远在经典之上。之前看过的《追风筝的人》现在又想回过头来再看一遍,感觉他写的比一些所谓的经典名著内涵更深语言更富有艺术感。还比如茨威格的《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》虽然是一篇短篇小说,但确实情感饱满字里行间都能透出一个女人对爱的深情。
我的生日
  从文学专栏转到畅销专区,又跑回到古今名著。手里已经攥着一本选好的《海底两万里》眼睛却又盯着其他的书。心里依旧不是太决断,总在寻找更得意的一本来替代手中的这本。书店本来就不大,文学一类的图书基本就集中在过道的一端,两眼一扫而遍,就算转个身去瞄一眼少的可怜的历史书籍——在自己喜欢的领域也依然没有发现自己十分喜欢的书。倒是一本宗教百科书引起我的兴趣,在于可以了解到世界三大宗教的发展历史,满足一下知识欲,但也只是想想没有买。
  最后,纠结在《海底两万里》和《日瓦戈医生》这两本外国小说中,一个法国的一个苏联的。难于判决,到底还是买了司汤达的《红与黑》。想起在外国文学史课堂上讲这本小说时的一个片段,还有初中时期在班主任的书桌上第一次偷窥到《红与黑》——那书的封皮模样现在还清晰可现。我想在三十岁之前把所有的文学名著看一遍,这个想法估计就要泡汤了。因为我基本都是一年看一本半书的速度在前进,最近才刚刚看完夏目漱石的《我是猫》,上半年看完《水浒传》,一下子就要入冬转眼又是一年溜走。
  从北京的东边到北京的西边,有一条直线来往的地铁线。在北京地图上血红的被标注出来,格外的显眼。而从四惠到土桥的八通线,确是一个旁枝末节,这个“旁枝末节”是我这一个月以来跑的最多的一趟地铁线。先是在传媒大学附近工作了一段时间,而后就是跑到土桥在朋友那些暂住了几天,随之又从北京的东边跨到西边。
  从夏尾过度到秋深,从一个群体磨合进另一个群体。从夏夜看着地图乱转到闲步在公园听着歌舞喧嚣。从一个整夜亮灯的宿舍到一个过早熄灯的宿舍。北京,就想古城大街上的那座绚丽的大厦,外观五彩缤纷,诱惑着所有人,而内在确普普通通。至少,在我眼里没有发现什么特别之处。就像这里主管面试时说的那样——“北京与二三线城市也没什么区别,主要看你是否适应这个城市或者喜欢这个大环境。”
  只有在东西南北满街乱跑找工作的时候,才能体会到就业的窘迫。只有在面对抉择与放弃的时候,才会感到一切也并不是你所想所听到的那样。只有当你感受到格格不入的人群时,才反思起初为什么要来这里。没有料事于先的见识,只有走一步叹一声的经历。想着想着就酿成一片烦恼,盘旋在脑海里。还好,只要一下班只要一睡着只要看到新奇的新闻只要转换了思考的内容,这些烦恼就会像如今的秋叶一般刷刷飘落。
今天,我的又一个生日在这样平平淡淡中度过。
推荐阅读《十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