粗粗浏览了一遍《西游记》了,总想留点只言片语,或是心得或是偏见,亦是戏谑亦是创作,总之翻涌于心际又飘忽在脑海。要是在不写下,只怕身边的琐事与时间的无形会洪荒般的使人彻底淡忘。自拟一篇,自娱自乐。
话说,唐僧四徒一路风餐露宿又行经了几条平坦大道,正是那残冬已逝春景再生之际。唐僧骑着白龙马,远远就望见了一座高山,那山势雄壮,绵远几百里,雾气腾腾却又死气沉沉,不见林动鸟惊不见叶落归根。唐僧愁着眉道:“悟空,你看那山如此险峻,只怕难行!”八戒不等悟空开嘴,抢先回道:“山高不高不要紧,主要的是化斋难。我老猪都饿了好几天了。”“你这呆子,就知道吃。”悟空擎着金箍棒回身道,“师傅,常言道‘遇山开路,逢水渡船’你只管放心。多多把乌巢禅师的经默念几遍。”唐僧听悟空这么一说,也就放心了许多。
且不说唐僧四人正一步步望山而去。此山,名曰幻影山,山中只有一妖名曰幻影大王。幻影大王有一法术能使人陷入幻境迷惑是非,颠倒黑白。多少行旅商人都在他的幻境中精神失常,自屠自伤。幻影大王早就听说唐僧是佛主的二弟子金蝉子转世,一心向佛的得道高僧。正想在此戏他一戏,试试他的禅心。遂做大法布下迷阵。
唐僧四人此时已经来到山脚,看到一片山花纷纷芸芸,飘香四溢,清风浮动。唐僧不禁长叹一声,吟诗一首:十年离乡路茫茫,别时秋景眼中藏,今日山中见此景,不知家乡花何影?吟罢簌簌的落下了许多眼泪。见此情此景,师徒三人都劝慰了师傅一番。
行不过几百米,有一小溪潺潺向东。唐僧要下马,歇歇脚。“悟净,你扶为师下马。”八戒早就把溪水喝了三五口了,直嚷道:“好水,好水。”唐僧就把钵盂递与沙僧,命他去盛些来,解解渴。谁知这水却是一等一的迷魂药,是幻影大王强施法力虚设的药水。他们喝了之后,没有个把时辰都神志不清了。各个进入幻境。正所谓:迷人迷其心,西天又遇魔。
这幻影大王见他们一个个颠颠倒倒的站立不稳,知道自己计谋得逞。就在山顶之尖盘腿而坐,双掌交叉,口念真言。须臾间就把他们四众的心神带到了自己的幻影阵型中。
八戒浸在一堆山珍海味美女如云的逍遥境界,大嘴吃喝,快活乐哉。其实,八戒啃得一堆烂树皮,所谓的美女也不过是几棵枯死的古树。沙僧依旧担着行李随在幻影的师徒身后行走,看着是在前行,实则是在原地打转。悟空本就不通于一般的神仙,天设地造受日月精华,自有一见真假的本领。虽也进入了幻影阵却不被迷惑。但也苦苦破不了眼前的幻影,无法逃脱。满心的焦躁,挠耳腮喉。唐僧一心向佛,眼前就自然而然的出现了大雷音寺,正满怀喜悦的急步向前,全然不顾身旁的徒弟们。但不论怎么走都难于靠近寺门。只是累的气喘吁吁。
师徒正在危难之间,不知哪里闪了一道雷电,对于别人这太正常不过了。可对于立在山顶的妖王,潜心施法心神俱聚,哪能收到一点惊吓,不能承受丝毫分心。但正是一刹那的疏忽,悟空竟立即识得天地方位,一个筋斗既飞离了山中。正所谓:一丝失误,遗祸不已。
立于半空的悟空,心有余悸,直直的喊到:“厉害,厉害。”手搭凉蓬一望,只见唐僧在一山坡上上上下下,不休不止。悟净也在不停的转圈子。八戒却抱着一棵枯树在啃树皮。下去去救吧,又恐再入魔阵,不去吧,眼睁睁的看着妖怪逞强,师徒受辱。真真的把个美猴王急得七窍生烟,四肢不分。
只见,铃木真人笑盈盈的迎了过来。悟空见了忙作礼道:“真人哪里去?”“我是特来打救你们师徒的。”悟空急忙道:“有劳有劳!但不知是个什么妖精,使得什么法术?”真人道:“此妖,是我精心栽培的一棵异树。本自衍生于昆仑山。也是天造地设的一灵物。能驱使世间的万花万草。能使人陷于自己的幻觉不可自拔。只有无欲无求,灭心灭性才能破解。”悟空道:“如此说来,师傅该有此难。全因有欲有求。”“正是!”“多谢真人点醒,还望搭救打救。”真人一挥手将数十道金光降于山中,念动真言。那道道金光直打的满山的草木哀慌失常,各个乱了阵脚。幻影大王见情形不妙收了幻影,望昆仑而去。(不写了,好困。不够缜密。)
——2015.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