浅析《红楼梦》的主旨。今年偷力偷闲的把《红楼梦》读了两三遍,有些感悟,现在写下来留个纪念(本想有空好好整理一下,但是有时力不从心,时间长了又怕会渐渐淡化。)本文只针对其思想主旨而言,就其人物刻画、结构安排及情节发展等,暂且撇在一边。(自家言语,不做探讨)

就我的理解感觉这是一本宣传佛法的小说,阐述了荣华易破、情缘孽障、突破尘世扰扰遁入虚无境界的人生观念。
首先,就其大环境而言,国泰民安盛世之景。就荣宁二府而言,功勋之家,皇亲国戚,富贵比天。但是就是如此金玉为马的家族也终被炒家,世袭被削,被贬被谪,家奴四散,荒凉如墓。不禁让人感叹荣华一瞬间,转眼成云烟。
在以王熙凤的命运遭际来看,凤姐在治家生财方面很有建树,赚足了金玉良银,赢尽了面子。终究因为心神操劳过度,拖垮了身子;也因行尽了歹毒的事,遭人怀恨。就如其临终遗言所说的那样:我这辈子荣华富贵享尽,别人没见过的我都见过了,别人没吃过的我也吃过了,就是积善太少,寿命不足。最终,她不得不将巧姐托付给刘姥姥(一个乡下的穷老妪),这是如何的一个讽刺。他的命运,就像是宁荣二府命运变迁的一个缩影。
其次,就以书中的主题“爱情”为标杆,来再次论述一下这个问题。宝玉与黛玉自幼一处长大,可谓青梅竹马,心存爱恋久矣,只是每每不能直抒心意。毕竟这部小说是身处几千年前封建社会的曹雪芹写的,在表现爱情方面只能是含蓄的。比如当紫鹃戏说黛玉要离开贾府回南方老家时,宝玉信以为真,居然心急攻心陷入呆痴。再如当黛玉闻之要把薛宝琴许给宝玉时,也曾心痛弃食。但这种种也没能抵得住“金石之盟”,终究只演绎了一场悲情佳话。黛玉焚稿绝痴情,宝玉睹物思人。
再有就是迎春误嫁中山狼,折磨致死;探春远嫁海疆,远离家亲;惜春看破红尘,遁入空门;史湘云夫婿早逝;妙玉被贼人掳去,生死不明;袭人也为如愿,晴雯更是受污惨死;还有就是尤二姐、尤三姐及柳湘莲等等的爱情婚姻悲剧。
在以主人公宝玉的终结来看,自从他第二次再游”太虚幻境’‘终于悟通了那些诗册,得知人各有命。他心中痴痴向往的那种大观园情景已经轰然倒塌,这也照应了当年在青埂峰下他苦苦哀求要来人间享荣华,及那句“富贵虽美,终有不足”的警言。此时,他可谓大彻大悟。不再留恋人间,终回青埂峰下。正如那癞和尚所言“世间情缘皆是孽障”!
我觉得,这书真是不祥。
好